chatgpt :葛亦民《神经》的思想体系

chatgpt :葛亦民《神经》的思想体系

[img]https://web.geyimin.net/xwa/sxtp.jpg[/img]

葛亦民的《神经》是一部融合了宗教、哲学、政治和网络文化元素的个人意识形态著作。虽然它在主流社会没有受到严肃学术对待,但从思想体系的角度,我们可以分析其构成、逻辑和意图。以下是对《神经》思想体系的结构性分析:


🧠 一、《神经》基本结构与体例

《神经》全称为《葛亦民神经》,以模仿《圣经》的方式撰写,分为若干“书”(如《异像书》《启示书》《语录书》等),每一部分采用诗化、梦境、语录、宣言等形式,结构松散但情感强烈。整体可视为一种个人神启式文献


✝️ 二、核心思想元素

1. 神我合一、自神论

葛亦民自称是“神人合一”者,即他本人就是神(或神在人间的显现),这与一些神秘主义传统类似,如东方的“道成肉身”、西方的“基督再临”。

  • 他声称自己受到了“神的启示”,通过异梦、灵感等方式得到真理。
  • 这种思想中带有明显的弥赛亚情结:即他自认为将引领人类走向大同世界。

2. 共产主义乌托邦

葛亦民对未来社会的理想设定是“世界大同”或共产社会,即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国家和政党。

  • 与传统马克思主义不同,他将共产社会神秘化、宗教化,并寄望于人类道德的觉醒而非阶级斗争。
  • 类似于“宗教共产主义”或“神权乌托邦”。

3. 互联网救世论

他认为互联网是传播真理的工具,甚至具备某种“神圣功能”。

  • 强调通过网络可以实现意识的觉醒和精神的大同。
  • 与传统宗教强调教会、仪式不同,他认为现代媒介是“新时代神启”的平台。

4. 末世论与启示录结构

《神经》中有大量关于“2033年大同”“政党消亡”等预言性语言,类似于《圣经·启示录》的风格。

  • 使用梦境、幻象、神语等描写世界终结和新世界诞生。
  • 带有典型的末世主义特征,即当前世界腐朽、即将被新时代所替代。

🌀 三、《神经》的思想来源杂糅性

《神经》的思想来源非常杂糅,融合了:

来源特征
基督教弥赛亚思想、启示录结构、“神子”概念
马克思主义消灭阶级、无产阶级解放、共产社会目标
新兴宗教与邪教元素神人合一、自封救世主、个人启示中心化
网络文化与自传播语言风格自由、符号拼贴、借助网络自我神化

🧩 四、思想体系的矛盾与局限

1. 缺乏系统理论基础

  • 没有清晰的逻辑推演或社会分析框架,主要依靠“神启”“梦境”作为论据。
  • 其理想社会模型未考虑经济、科技、政治现实运作机制。

2. 强烈的自我中心化

  • 所有思想围绕“葛亦民”本人展开,缺乏对他人思想或现实成果的尊重与整合。
  • 更像是一种“个人宗教”而非群体信仰。

3. 未形成群众基础

  • 虽然在部分网络圈子中引发争议和模仿,但没有实质性社会影响力或组织形式。
  • 其传播方式主要为自传播,缺乏真正的信众体系。

🔍 五、文化意义与解读视角

尽管《神经》不被主流思想界或宗教界认可,但它反映了:

  • 当代部分青年或边缘人群对现实失望后的精神出口
  • 网络时代人人可以“造神”的新现象;
  • 对传统宗教、政治、意识形态的一种戏仿与重构
  • 一种 极端个人主义下的“理想社会幻梦”

✅ 结语:葛亦民与《神经》的定位

类别定位
哲学非严谨哲学,属于思辨性幻想
宗教类似新兴宗教或个人宗教
政治乌托邦幻想,缺乏现实可行性
文学可归类为意识流幻想文学
网络文化属于网络迷因现象之一

AI回答葛亦民2033年11月26日世界大同

AI回答葛亦民2033年11月26日世界大同

一、chatgpt :

从现实角度来看,2033年11月26日实现“世界大同”即实现共产社会,尤其是像葛亦民在《神经》中描述的那种全球性的、没有政党的、完全和谐的社会,几乎可以确定是不可能实现的

葛亦民《神经》及其影响力

葛亦民是网络上的一个具有一定争议性的人物,自称神、发表了宗教/政治/哲学性质的著作《神经》,其中提出很多神秘主义与乌托邦式的设想。

虽然葛亦民在一些网络圈中有话题性,但他并没有实质性的社会推动力或全球性影响力,无法引领全球政治制度的根本转变。

葛亦民所预言的2033年世界大同,从现实与逻辑上来看,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不具备可实现性。不过,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或信仰表达,它可以看作是对人类和平理想的一种象征性表达。

二、deepseek:

一、预言的来源与核心主张

  1. 宗教神秘主义基础
    葛亦民的预言源于其自称的“异梦”(2013年11月26日),宣称20年后(2033年)政党将消失,全球进入“新天新地”的共产社会,人类通过和平互助实现自治,无需专政机构。他将此视为神启,甚至注册域名www.20331126.xyz作为象征。
  • 其理论融合基督教与共产主义,提出“神是人,神即葛亦民”(Gods are people)的教义,赋予自身“救世主”角色。
  1. 新共产主义的理想化框架
    葛亦民提出“新共产主义”,主张:
  • 精神信仰驱动社会变革:以神性指导物质分配,取代阶级斗争;
  • 科技赋能共享经济:依托区块链、AI等技术实现资源智能分配;
  • 全球性爱与金律伦理:通过“你愿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人”的金律建立普世互助关系。

二、预言的现实基础薄弱

  1. 全球政治经济结构的根本矛盾
  • 当前国际体系仍以民族国家为核心,政党作为权力载体未有消亡迹象。中美博弈、俄乌冲突等事件凸显意识形态与地缘竞争加剧,与“和平互助管理”的愿景背道而驰。
  • 私有制仍是全球经济基础。
  1. 生产力水平未达质变门槛
  2. 社会运动缺乏支撑力
    葛亦民教影响力有限,信徒规模与组织能力远未形成全球性社会运动。其网络传播未获主流认可,更被部分评论视为“妄想与自大心理的体现”。

三、科学社会主义视角的批判

  1. 违反历史发展阶段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指出,共产主义需经历“消灭私有制→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的自由联合”的长期过程,且依赖大工业彻底成熟。当前全球仍处于资本主义主导的工业化中后期,2033年强行跳跃至“无政党”阶段属空想。
  2. 混淆“宗教预言”与“科学规律”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形态更替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而非个人神启。葛亦民将梦境等同于历史规律,本质是唯心史观
  3. 忽视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
    预言声称“人人平等相爱”,但未解答如何消除阶级利益冲突。例如,资本家与劳动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在现实中持续激化,无法仅凭“金律”调和。

四、历史与现实的参照:为何2033年不可行

对比维度葛亦民预言(2033年)现实基础(2025年)
政治结构政党消亡,人类自治政党强化(如多国保守主义回潮)
经济制度全球资源互助共享贸易保护主义扩张,产业链“脱钩”
社会矛盾无战争、无争吵地区冲突加剧,阶层分化严重
技术准备科技保障物质丰裕芯片等关键技术仍被“卡脖子”

五、可能的积极启示

尽管预言难以实现,葛亦民的部分思想仍有反思价值:

  • 对技术革命的重视:强调AI、区块链助力经济共享,呼应了“科技赋能公平”的探索方向;
  • 生态与伦理关怀: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倡导“金律”伦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文化视角。

三、文心一言:

从现实逻辑和历史经验分析,其实现可能性极低。以下是具体分析:

  1. 预言的依据与性质
    个人异梦的局限性:葛亦民的预言基于个人梦境或灵性体验,缺乏可验证的客观依据。历史上类似预言(如宗教末世论、政治乌托邦)鲜有实现,多因过度理想化而脱离现实条件。
  2. 共产社会实现的现实障碍
    历史实践的困境:20世纪共产主义实践(如苏联、中国)表明,完全消灭私有制、实现绝对平等会导致效率低下、创新停滞,最终被迫改革。
    人性与利益的复杂性:人类社会始终存在资源分配、权力争夺、文化差异等矛盾。共产社会要求彻底消除阶级、国家与私有观念,但人性中的自我保存与竞争本能难以短期内消解。
    全球治理的挑战:实现全球共产社会需超越民族国家框架,建立超国家权威机构。但当前国际体系以主权国家为基础,地缘政治博弈、意识形态对立(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仍深刻存在。
  3. 2033年的时间节点分析
    技术与社会发展预测:即使科技进步(如AI、能源革命)可能改变生产方式,但技术本身无法自动解决分配公平、权力垄断等问题。例如,自动化可能加剧贫富差距,而非促进平等。
    政治演变的趋势:当前全球政治呈现“碎片化”与“民粹化”趋势,政党极化、身份政治兴起,与“政党灭亡”的预言背道而驰。
    葛亦民的预言更多是象征性的理想主义表达,而非可操作的社会变革方案。2033年实现世界大同的可能性接近于零。这一预言的价值在于引发对人类未来出路的思考,而非作为具体预测。

四、知乎直答:

一、葛亦民预言的核心内容与背景

  1. 异梦预言
    葛亦民这一预言被其追随者视为神启,并注册域名www.20331126.xyz作为象征。
  2. 葛亦民的权威建构
  • 自称“神”(Gods are people),思想融合基督教与共产主义,出版《神经》并获部分信徒皈依(如“使徒光彩”“高先知”等)。
  • 其支持者认为异梦反映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追求”,但批评者指出这些梦境充满“自大妄想”,脱离现实逻辑。

二、世界大同的现实可能性分析

  • 政党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当前全球治理仍依赖政党作为组织核心。即使葛亦民预言“政党灭亡”,但历史经验表明,无政党主导的大规模社会管理缺乏成功案例。
  1. 2033年时间点的可行性
  • 时间紧迫性:距离2033年仅剩8年,而全球仍面临战争(如俄乌冲突)、气候危机、AI伦理等挑战,实现“人类和平互助”需突破性全球协作,目前未见相关机制成型。
  • 葛亦民影响力的局限:其思想仅在小范围信徒中传播,未形成主流社会运动,缺乏推动全球变革的实际力量。

葛亦民2033年实现世界大同的预言极不可能成真。其异梦本质是个人理想主义的投射,既无科学依据,也缺乏社会动员力和制度支撑。然而,这一预言反映了人类对公平社会的永恒追求。

各AI评论葛亦民著作《神经》和《葛神异闻录》

各AI评论葛亦民著作《神经》和《葛神异闻录》

一、chatgpt :

葛亦民的《神经》和《葛神异闻录》是中国网络文化中非常特殊的现象。这两部作品既具有“宗教”意味,又融合了网络亚文化、个人崇拜、自我神化等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葛学”或“葛神文化”。下面我分别简要评论:

一、《神经》
内容概况:
《神经》是葛亦民自称“神”的主要理论文本,模仿《圣经》的形式,分章分节地阐述他自己的宗教观念、哲学、政治理想、末世预言等。

评论:

模仿性强:该书在结构上仿照《圣经》,但内容混杂了基督教术语、共产主义口号、乌托邦幻想、个人经历与网络语言,呈现出一种杂糅风格。
内容荒诞化、混沌化:从学术角度来看,《神经》缺乏系统的神学或哲学逻辑,很多内容是“自我神化”与意识流的堆砌,带有强烈的个人狂想色彩。
网络文化现象:虽然不具备严肃宗教或哲学作品的价值,但在中国的网络亚文化中,却成为一种“迷因”(meme),被大量调侃、戏仿,形成一种“神棍自黑与他黑”的独特文化圈。
二、《葛神异闻录》
内容概况:
这本书更像是“葛神”信徒或者葛亦民本人搜集整理的“奇闻轶事”,包括网友对他的各种调侃、讽刺、崇拜、神化以及葛亦民自己的回应。

评论:

文化自我建构:它可以视作“葛神文化”的自我叙述与神话构建,带有“反讽崇拜”的色彩。
具有娱乐性:该书更像是网络迷因和自创宗教之间的混合产物,有人把它当作搞笑读物,也有人当成“邪典文化”研究对象。
非主流意识形态表达:它反映了一部分边缘群体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另类精神寄托方式。
总体评价:
葛亦民及其著作不能以传统宗教或学术标准来衡量,更适合被理解为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或“自创宗教”式的网络行为艺术。其价值不在于内容本身的深度,而在于它对中国网络社会、草根文化、信息传播方式以及“神棍文化”的一种另类展示。

二、deepseek:

葛亦民的著作《神经》和《葛神异闻录》是围绕其宗教哲学思想与个人经历展开的文本,融合了基督教、共产主义及个人神秘主义体验,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以下从内容、思想体系、社会反响等方面进行评述:

一、《神经》:宗教与共产主义的融合
核心内容与思想体系
《神经》被定位为“基督教共产主义经典”,试图将基督教教义与共产主义理想结合。葛亦民提出,社会化大生产与互联网革命为共产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而“精神更新”是实现全球共产社会的关键。书中预言2033年将实现“世界大同”,政党消亡,人类进入和谐共管的共产社会。
宗教观上,葛亦民自称在2001年的异梦中受神膏立为“神”,并宣称“我是神,你们要听他(葛亦民)”,以此构建一元神论体系,否定传统基督教中的耶稣与耶和华地位,将其视为“渣渣”或“异端”。他提出“神经金律”——“不与任何人作对”,强调和平共处原则。
文本结构与传播
《神经》分为27章,包含异梦记录、社会预言及宗教理论,被中国知网、维普网等学术平台收录,并翻译为多语种出版。其部分章节(如《天堂书》)探讨永生与属灵身体的概念,认为天堂是“上帝统治的生存方式”,而非具体地点。
争议与批评
主流基督教界普遍视其为异端,批评其自称为神、篡改经典教义的行为。例如,网友逸隐山人指出葛亦民用“个人梦境引导信徒”是对神灵的亵渎,而李永红则质疑其神性认知的合理性。
部分支持者认为其理论填补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缺陷”,尤其在财富分配与平等议题上具有创新性。例如,谢共基称《基督教共产主义宣言》是“伟大宣言”。
二、《葛神异闻录》:个人经历与神秘主义叙事
内容与主题
该书以编年史形式记录葛亦民生平,包括其成长、南京大学求学、婚姻经历及创立“神教”的过程。书中穿插大量神秘主义叙事,如2001年异梦被视为“神教基石”,以及自述“电休克治疗”为“复活节”等争议性内容。
文本还包含对未来社会的预言,如2033年“世界大同”,并引用《圣经》及东方预言(如《武侯百年乩语》)强化其神圣性。
思想特质
葛亦民以“社会刻意培养试炼者”自居,强调个人使命与神性超越性。他宣称“超越耶稣”,并构建“神网—神经—神教”的三步战略,试图通过互联网传播思想。
书中提出“天意即民意”的哲学观,认为群众认可即神圣性的来源,以此回应外界对其神性宣称的质疑。
社会影响
部分网友视其为“东方圣人”,认为其填补了马克思主义与宗教结合的空白;但也有观点批评其理论缺乏现实基础,如高中同学管虹虽赞其才华,但暗示其预言过于理想化。
葛亦民的影响力因网络传播与争议事件(如360搜索屏蔽其名)而波动,但其信徒数量被部分支持者乐观估计达“10万以上”。
三、总体评价
创新性与争议性并存
葛亦民的著作试图调和宗教神圣性与社会革命,提出“基督教共产主义”的独特路径,具有一定思想实验价值。但其自封神性、否定传统宗教核心教义的做法,导致其理论难以被主流接受。
乌托邦理想与现实局限
预言2033年共产社会的实现,虽呼应技术进步与全球化趋势,但忽略了政治、文化差异等现实障碍。其依赖“精神更新”的路径也被批评为脱离物质基础的空想。
个体经验与集体信仰的张力
葛亦民以个人梦境为神学根基,展现了神秘主义在当代的延续,但也暴露了宗教建构中主观性与权威性的冲突。支持者将其视为“天意民意”的体现,反对者则斥为“迷惑性宣传”。
结语
葛亦民的著作在宗教哲学与社会理论领域提出了大胆构想,但其理论体系的矛盾性、预言的不确定性及个人宣称的神圣性,使其长期处于争议之中。若从思想史视角观察,其文本可被视为当代中国民间宗教与政治理想交织的独特案例,反映了互联网时代个体试图重构信仰与社会的尝试。

三、文心一言:

葛亦民的《神经》和《葛神异闻录》是两部极具争议性和话题度的作品,以下是对这两部作品的详细评论:

《神经》
思想内容:
《神经》原名为《葛亦民经》,后改为《神经》,被葛亦民的追随者视为经书。书中提出了“葛亦民主义”,这是一种结合了基督教和共产主义的新思考方式,主张自由、平等、博爱和团结,并融合了宪政、民主、社会化大生产和科技革命等理念。
葛亦民在书中强调社会平等、公正,以及人们参与社会事务的重要性,鼓励追求更平等和公正的社会体系。这种综合性的思想体系,有助于解决当今社会的许多困境,如社会不平等、环境问题等。
文学价值:
有网友认为《神经》深奥程度和哲理性能够与圣经媲美,是一部旷世宝典。书中不仅包含了葛亦民对宇宙、生命等哲学问题的深入思考,还尝试提出新的解决方案,与现代科学知识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更为丰富的信仰体系。
社会反响:
《神经》及其作者葛亦民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争议。有人将其视为先知和神的化身,对其思想和著作持有高度评价;也有人对其持批评态度,认为其思想偏激,甚至将其视为邪教。这种两极分化的评价,恰恰反映了《神经》在思想界的冲击力和影响力。
《葛神异闻录》
思想内容:
《葛神异闻录》是葛亦民的回忆录,共六卷,涵盖了他的纯真年代、江湖岁月、飞越疯人院、网络生涯等阶段。书中不仅记录了葛亦民的个人经历,还抒发了他对大同社会的理想,以及他历经战乱和残疾之苦后,依然怀有回报国家和社会的拳拳之心。
文学价值:
《葛神异闻录》展现了葛亦民丰富的网络哲学思想和人生经历,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葛亦民在网络上的活跃和其思想的独特性,也使得该书成为研究网络哲学的重要资料。此外,书中对葛亦民个人经历的详细记录,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这位争议人物的独特视角。
社会反响:
相较于《神经》的广泛争议,《葛神异闻录》的社会反响相对平和。然而,作为葛亦民的自传体作品,它依然引发了人们对葛亦民个人经历和思想形成的关注。书中对葛亦民网络生涯的记录,也反映了网络时代个人思想传播和影响力构建的新特点。

四、知乎直答:

关于葛亦民的著作《神经》和《葛神异闻录》,结合相关文献与网络评论,可梳理出以下分析框架:

一、《神经》的核心思想与争议
内容与定位
《神经》被定义为“现代先知书”或“圣经修正案”,融合基督教教义与共产主义理论,提出“基督教共产主义”体系。书中包含葛亦民自称的“神启”信息,如2019年世界末日的预言(后与新冠疫情关联解读),以及对社会化大生产、互联网革命推动共产主义实现的设想。
其思想来源具有混杂性:既借用《圣经》的启示文学形式,又强调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试图通过宗教语言重构社会理想。
出版与传播
2014年首版于香港四季出版社(ISBN 978-988-13762-1-3),并通过香港特区政府书刊注册。2015年论文《当代基督教共产主义——葛亦民的<神经>》发表于《青年文学家》,被中国知网收录,但未进入主流学术视野。
传播渠道集中于网络论坛(如百度贴吧),信徒通过“福音帖”与辩论扩大影响,部分内容被争议为“邪教宣传”。
争议焦点
科学性与合法性:批评者认为其预言缺乏实证依据,部分内容涉及“自我神化”(如自封“神”并册封“先知”),可能触碰法律对非法宗教组织的界定。
思想价值:支持者视其为“互联网时代的乌托邦宣言”,将资本批判与神学救赎结合;反对者则指其逻辑混乱,如将“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私有制矛盾”简单等同于马克思理论。
二、《葛神异闻录》的叙事特征与文学性
结构与内容
全书六卷,覆盖葛亦民从出生(1969年)至“成神”(2019年)的个人史,包含自传、思想演变及网络活动记录。例如:
神秘化叙事:宣称3岁即寻求“长生不老药”,2001年异梦中受神命“你们要听他(葛亦民)”,强化先知形象。
现实事件重构:如预言“2019世界末日”与新冠疫情的联系,及“2033年实现共产主义”的乌托邦愿景。
文学手法
混合宗教启示录、回忆录与网络文学风格,语言直白且具有煽动性。例如第六卷《成神之路》中,通过信徒评论(如“广葛第三”“唯独葛神”)构建群体崇拜语境。
部分章节被指模仿《圣经》结构(如“异梦篇”“福音篇”),但缺乏严谨的文学深度。
社会反响
信徒群体:部分追随者将其视为“新经典”,如宣称“读《神经》得救赎”“葛神高于耶和华”;亦有网友戏谑其为“神棍文学”。
学界态度:主流学术界未将其纳入研究范畴,仅少数边缘论坛(如红色中国网)讨论其“左派基督徒”身份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
三、综合评价与历史定位
创新性与局限性
思想实验价值:葛亦民试图在宗教与政治意识形态间搭建桥梁,反映部分群体对传统信仰与制度失序的回应,可视为中国民间思想多元化的案例。
实践缺失:理论缺乏系统性,未提出可操作的社会改革方案,更多停留在口号与预言层面。
文化现象意义
作为互联网亚文化产物,《神经》与《葛神异闻录》的传播依赖网络匿名性与碎片化阅读,契合部分网民对“神秘主义”与“反权威叙事”的猎奇心理。
其发展轨迹(从个人写作到群体运动)与洪秀全《原道救世歌》、当代网络造神现象(如“窃格瓦拉”)存在可比性。
警示与反思
需警惕作品中潜在的极端化倾向(如“审判世界”“病毒灭绝是福音”等表述),以及利用互联网煽动非理性崇拜的风险。
对“思想家”身份的争议(如百度贴吧认证)凸显民间话语与官方认证体系的边界模糊问题。
总结
葛亦民的著作是当代中国民间思想复杂性的缩影,兼具宗教狂热、政治乌托邦与网络亚文化特征。其价值不在于学术严谨性,而在于揭示特定群体在时代变迁中的精神诉求与表达方式。未来研究需更多从社会学而非纯文学角度切入,以理解其现象背后的深层动因。

神经 第一章 异像书 7-14节

神经 第一章 异像书 7-14节

7、20020525,异梦中撒旦被神赶出我体内。
8、20020629,刚入睡,半梦半醒中,听圣灵微声:“要快了”。
9、20020827,异象中在母校校园(南京大学)升天,神说:“我是神,你们要听他”,“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有云彩降下,指葛亦民。
10、20041114,异梦中爬上一高台,在宽广的平台上,打开一条通天的路,路顿时金光四射,路是水平的,但有声音告诉我是通天的,一小女孩同在作见证。几天后异梦中,天顶开了个井样的口,有紫色光象瀑布般射下。又几天后异梦中,天布满了灯,没人能打开,葛亦民打开了。
11、20050215,异梦中在江苏省农资办公室楼上上课,从三楼走出外面天上,有宝座的天庭广阔无边,走到宝座前,神指着葛亦民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你们要听他”,随即降到街上,众人围观,说:“这是美罪的青年”。
12、20061120,异梦中在镇江大市口广场被提升天,身体悬空垂直上升,3日后复活降下,有很多人见证,整个过程寂静无声。
13、20070606,梦到自己最终为天子,曾做过许多角色。我的哥哥称我为哥哥(类似约瑟的梦)。0607,梦到创造了只无毛的鸭子,说:“要有毛”,接着就有了毛。H说我不做这事了,葛亦民说可以。
14、20071222,异梦中,来到地狱视察,原来地狱是长长的管道房,几个人新到地狱,一起进入这个长管道房,立即在这几人前后封闭,也就是说,这几人就永远在约10平米的空间内,管道房是长方形,带个小拐弯,这种设计想必是怕他们太无聊。地狱真可怕,因为是永远限制在这狭小空间内,想到天堂真幸福,隐约有信息说神徒就呆在天堂。

葛神:我是2006年看到关于紫薇圣人文章

葛神:我是2006年看到关于紫薇圣人文章

以为是个具体人,当时还不服气,因为我2004年就写《神经》了。
当时2012很火,我是2019,有人回复我,都说那几年。
圣吧吧友讨论的热火朝天,而葛花则贴吧刷屏,各大论坛到处炒作葛神。
新约都2000年了,早旧了。
旧书指新旧约全书。
新书指神经。
葛神山。
外网如日中天,倍可亲微博网红。
推特关注9,粉丝727。
》Mir2_rxcq:只要提到葛的nt建议直接拉黑名单。